古代的“黃金萬兩”,折算成人民幣是多少錢,你有了解嗎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5-25瀏覽次數(shù):1054看古裝歷史劇的時候,非常讓人羨慕的就是立下豐功偉績的大臣被皇帝賞賜,賞賜有金銀,食邑,爵位,官職,禮儀車馬,器物,美人。這內部非常誘惑人的就是金銀了,很多將士熱血沸騰打仗也是為了得到皇帝賞賜黃金萬兩。

甚至片面走上不正之道的官員貪也就貪在這黃金上面,然而在古代生產力不足,真的有這么多黃金去賞賜給大臣嗎?在秦朝時期,一兩黃金重大約16克,一斤黃金則是258.24克。隋朝初期,一兩黃金約41克,一斤黃金則是668.19克,隋朝末期黃金重量每兩減少了將近30克,唐代和清朝則一兩約為37.3克,一斤約重597克。
但是不是所有時期的金子都是金做的,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金是銅做的,明清時期,金子并無單位,而是換算成了白銀。真正意義上的黃金,40g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110萬人民幣,還沒計較古代的黃金純度是否和現(xiàn)在一樣。

在古代,并無現(xiàn)在的高科技機器,黃金初步挑選就是大浪淘沙的方法。金礦采掘也非常困難,他們基本上是憑著經驗來對地表礦化標志進行校驗是否有金礦,開采金礦都是鑿開巖石開出縫隙供人進入到地下去。提取金子也極其復雜,他們直接就是用木頭搭建火爐放在鍋里燒,高溫將其融化。
再用自制磨具將溶液倒入,就成了黃金。這種制作方法費工又費時,溫度也不能達到一定的標準,提出的黃金純度也不是特別好。制作黃金過程都如此復雜,皇帝哪來的那么多黃金真正賞給大臣呢?雍正皇帝賞賜給大臣的大多數(shù)都是眼鏡,不合適的還可以更換。
乾隆皇帝則稀飯各個節(jié)日送給大臣自己親手寫的字畫。古代皇帝還極為流行賞賜的還有一物品則是黃馬褂,象征著皇室的權威,東漢以后的資料詳細記載,其時賞賜的金子會說明“賞金千兩”,但是并不是指的黃金,而是賞賜的錢幣,很多時候黃金萬兩,指的并不是黃金一萬兩,而指的是很多錢幣的意思。
黃金的稀少賞賜給大臣的也少之又少,那種辛苦打仗幾年回宮得到賞賜真正的黃金萬兩,折合人民幣也就百來萬,電視劇的情節(jié)還真是把歷史真相所掩蓋住了啊。
當然得到黃金賞賜較多的大臣也有,歷史上有名的寵臣和坤就是一位,跟在乾隆帝身邊整整26年,他精明強干使得乾隆帝對他寵信有加,得到了俸祿不在少數(shù)。其時一兩銀子相當于兩百多塊人民幣,而他被抄家的時候,歷史上記載他的家產達到了兩千萬兩白銀,折合成人民幣高達八百八十億人民幣!

不得不說看完后真的扎心了,就古代的物價來看,說不定我們如果回到古代,還不一定能存活得下去,但在古代對大臣也是一種非常高的獎賞,黃金成為他們奮斗的一種激勵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