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金的分類有哪些?看完不再被忽悠
發(fā)布時間:2021-12-19瀏覽次數:7981.什么是K金
“AU”或“G”是國際上用來表示黃金純度(即含金量)的符號。K金飾品的特點是用金量少、老本低,又可配制成各種顏色,且進步了硬度,不易變形和磨損。
K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、22K金、18K金、9K金等。我國市場上最多見的“18K 金”,其含金量為18×4.1666=75%,飾品上應打上的印記為“18K”或“Au750”/“G750”。

2.K金相關分類
按國際規(guī)范,K金分為24種,即IK到24K。不過,作為金飾用的K金種類還不到這些,世界各國采用的金飾材料都不低于8K。這樣,實際上真正算作金飾用的K金種類是17種。
在這17種K金材料中,18K和14K是使用最多的,它在各國首飾中都是主要首飾原料。為了豐富各種K金的表現力,國外在含量標準不變的情況下,調節(jié)其它合金配比系數,合成色彩各異的K金。
3.K金計較黃金含量
K金的“K”是外來語“Karat”一詞的編寫,完整的表示法是這樣的:Karat gold(即K黃金), K金的計量方法是:純金為24K(即100%含金量),1K的含金量約是4.166%。
用“K”來計較黃金含量的方法出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種角豆樹。角豆樹開淡紅色的花,結的豆莢長約15厘米,豆仁呈褐色,可制膠。這種樹無論長在何處,所結的豆仁大小都完全一樣,所以,古時候人們把它作為測定重量的標準。
久而久之,它便成了一種重量單元,可以用來測量寶貴、細微的物品。那時鉆石和黃金的計量也應用這一單元,也即是“Karat”。直到1914年,國際上才把“Karat”規(guī)定為標準。